—读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有感

在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,我偶然邂逅了这本书,里面的故事暖心的,悲伤的,遗憾的,唏嘘的都令我爱不释手,看完后久久回味,不能释怀。如今三年过去,再来回首重温这本书,心境又不同了。

当时处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一个以成绩优劣来定夺一切的环境。成绩好的孩子倍受老师喜爱,深受同学喜欢。成绩中游的孩子大部分是些听话的乖乖生,成绩不会有太大的起伏,老师最放心这类学生,不会给予太多关注。反而是那些调皮闹事的差等生,老师的重心更倾向他们。我刚好是属于这类成绩中游的学生。

那是一个渴望被认可的年龄,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。渴望标新立异、引人关注,又害怕万众瞩目、备受争议。我希望像书中写的那样“我希望遇见一个如你一般的人,如山间清爽的风,如古城温暖的光,从清晨到夜晚,由山野到书房,只要最后是你,就好。”我希望有个人来到我漆黑的生命中,拯救我,亲情,友情,爱情,都可以,只要有人。这个人一定是个盖世英雄,盛着七彩祥云,万丈光芒地降落我的身边。

书中的猪头最终等到了崔敏,管春等到了毛毛。书中的人物专情又执拗,爱到极致求而不得时,经常会嬉笑着说两句无伤大雅的脏话,作为情感的输出点。所幸,那些执拗最终以耗费年华来换得最初的幸福。我等的人并没有像热切期盼的那样,在我无助的时刻出现。但是我遇见了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。它像一道光,散射到我的心里,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虹。

这道光点亮我心里的每一个潮湿阴暗的角落,像风一样,带走了青春期的敏感,焦躁,急切。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,开拓了我的眼界,打开了我的思维——原来平淡日子里,也有这般细数着嘀嗒生命,执着等待的人;原来姐弟之间的相处也可以这么有趣,令人捧腹大笑;原来迷茫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,即使是张嘉佳老师这么优秀的人,也会焦虑。

那些真实的身边的故事,给了我莫大的勇气,无限的希望。它们告诉我,不要着急,不要忧虑,只要做好自己,一切都会来的。它们教会我如何去处理自己喜欢的东西——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。照顾好自己,爱自己才能爱好别人。如果你压抑,痛苦,忧伤,不自由,又怎么可能在心里腾出温暖的房间,让重要的人住在里面。如果一颗心千疮百孔,住在里面的人就会被雨水打湿。”它给了我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狂风暴雨做斗争的勇气——“我们都会上岸,阳光万里,去哪里都是鲜花开放。”

最终,我安全地度过了那段煎熬的时期,然后幸福在大学里遍地开花,因为遇见了那么几个可以陪我一路逃亡的朋友。她们是那种平常互损到没有人性,一旦遇见困难时,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你的人。朋友们风趣幽默,温暖体贴,又会时不时无伤大雅地爆几句脏话吐槽这个世界。“斯人若虹,遇上方知有”,大概说的就是身旁的这些朋友。

如今再次重拾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,内心没有了高三那时的激动,血液也不再沸腾,更多的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,来读着别人的故事。但我心里仍然感激,它温暖过那个青涩的小女孩。正如张嘉佳老师所说:“世事如书。”每个人都是一本书,包括我的生活,而我,是我自己的摆渡人。我留下过痕迹的心灵,他们都是我的朗读者。我不必再去艳羡别人的故事,不必再慨叹别人的惊艳。我拥有着的生活,丰富多彩。

三月是一个多变的季节,天气忽冷忽热,天空忽晴忽雨,这样的季节,容易让人的内心产生波动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就会陷入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中。每天充斥在耳旁的无非是你考研吗?你考教师资格证吗?你毕业后要干什么?闲暇的时候我经常会思考人生的意义,然而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闲暇的时间了。每当自己停下脚步,来审视自己的初心,我就会无比害怕。我似乎偏离轨道越来越远。

所幸每每在孤独无助时,生活总能给我惊喜。图书馆坐在我对面的小学妹,路上遇见了主动与我打招呼;天气炎热,好朋友请我吃了根抹茶味的冰激凌;春风和煦,阳光姣好,草发它的芽,鸟唱它的歌,树摇它的叶,万物美好。一句问候,一个冰激凌,一朵花,都可以让一个小女生的内心倍感温暖。很简单,却充满力量。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感动,那么生活哟,依靠什么延续下去呢?

张嘉佳老师是一个善于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细小感动的有心者。其实,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,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,更多的是许多细微琐碎。把这些琐碎拼接起来,就会填满空虚的心。装满了爱的心,光芒四射,然后剔掉身上的刺,温柔地爱别人。从此,生活便越来好。

我们都喜爱光。大概缘于它温暖,蕴含着能量,让人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魄力。张嘉佳老师当初推出这系列故事作为睡前故事,定是希望自己也像光一样。

感谢生命中那些光,不远万里跑来看我,毫无保留地温暖我。亲爱的陌生人呐,我要将光赠予你,我要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多美。亲爱的陌生人呐,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,不要悲伤,不要心急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